主题:佛教美术的中国创造
主讲人:张同标
地点:宁波大学西校区逸夫图书馆三楼会议室
时间:2018年11月10日(周六)上午8:30-9:30
欢迎感兴趣的师生参加!
主讲人简介:
张同标,江苏盐城人,美术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一级学科美术学博士点责任教授、美术学博士点佛教美术方向带头人。曾任江苏省双创人才、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曾获省部级学术成果特等奖和二等奖。近年来遍访中印佛教遗址和文博机构,致力于中印佛像源流与传播方面的研究,主要学术成果有博士论文《古印度佛像影响中国的三次浪潮》,专著《中印佛教造像源流与传播》、《中国佛教美术发展史》等。目前正在从事“舍卫城大神变与中印佛像莲花座源流”“印度佛像譜系”“佛教庄严图像的中外源流与传播”等课题。
流行于亚洲各国的佛教美术,包括寺塔建筑、雕塑绘画等,放置在更加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之中进行考察,佛教美术的国别特色就更加清晰。中国的佛教美术受古印度的启发,出现了相当程度的“中国造”。所谓“中国造”,或是中国特有而印度阙如,或是中国普遍兴盛而印度零星偶见。“中国造”与“中国化”不同。后者是师法古印度并按中国眼光进行改造,保留整体格局进行细部修饰。而“中国造”的核心精神是中国在缺乏印度原型可资参考的情况下从无到有的创造,呈现出中国特有的外在形貌和精神气象,大体上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佛教美术题材的中国谱系;二、以中国传统建筑为基础的寺塔建筑;三、中国美学趣味与图式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