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深化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开展,以优秀成果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我院积极发挥艺术设计专业特色,结合本学科的专业优势,进一步创新探索课程的教学形式,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
近日,视传与数媒设计系周艳和汪琨老师、美术系严渊老师带领研究生和本科生一行14人赴浙江省淳安县梓桐镇、中洲镇,进行为期两天的调研学习活动,探索以红色文创助力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调研小组依次到达梓桐镇中共淳安县委旧址纪念馆、中洲镇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战地医院等红色革命基地,以及梓桐艺术馆、蚁巢艺术馆、府前街书画院、娘心生态农产品展示馆,“两山”高层次人才集聚区等地。学生们通过实地走访观摩,深感党的教育之恩和党的优良传统,从而坚定爱国爱党信念,力争做好文创设计,赋能乡村振兴。

师生们与梓桐镇领导座谈交流
3月14日,调研小组来到梓桐镇政府会议室召开座谈会,向梓桐镇程王镇书记、管海波镇长、胡国锋副镇长汇报前期调研成果和设计思路,通过与镇领导的直接交流,小组发现前期网络资源的不足与偏差,清晰了古韵梓桐的书画小镇定位。
随后小组驱车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缅怀先烈,追忆前贤的革命之旅。在八十五年前,当中共中央还在长征途中转战时,有一群中国共产党人活跃在浙皖边界,创建的中共淳安县委,无固定活动地点,成立了“流动的中共淳安县委”。淳安县梓桐镇石门塘村,曾一度成为流动的中共淳安县委和梓桐区委的主要活动区域,石门塘人姜志坚则是中共梓桐区委的首任书记。

同学们走进淳安县梓桐镇石门塘村

参观流动的中共淳安县委纪念馆
现今的纪念馆和红色主题广场分别建立在石门塘村大会堂和姜志坚宅基地上。纪念馆通过“历史背景篇”“县委诞生篇”“武装斗争篇”“血鏖淳遂篇”“英雄人物篇”“组织沿革篇”等六大篇章,集中展示了淳安早期共产党人在石门塘期间开展的斗争,立体化呈现了革命老区激情燃烧的岁月。

石门塘村程家源书记为师生们讲解
3月15日,调研小组来到中洲镇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方志敏、寻淮州、刘畴西、刘英、粟裕等革命先辈曾在这里留下光辉的革命足迹,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方志敏曾在中洲镇茶山村主持召开他革命生涯中最后一次重要会议,即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紧急会议,史称“茶山会议”,这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结束北上行动的标志!

参观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
谭家桥战斗后,方志敏被叛徒出卖,于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玉山县被俘而身陷囹圄。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种种酷刑,他始终坚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他忍着病痛和敌人酷刑在短短的半年中先后撰写出《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等12篇文稿和信件,他的遗作堪称爱国主义的千古绝唱,成为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财富。

方志敏在狱中奋笔疾书
随后,调研小组来到中洲镇研究中心会议室,向中洲镇汪巧明书记和方建军镇长等领导汇报前期调研方案,汪书记和方镇长在给与学生充分肯定的基础上,提出如何提升设计者创意能力等问题,建议减少对红色文化图案、形象和符号的机械转移,而是更为深刻领悟红色基因的当代价值。

师生们与中洲镇领导交流研讨
通过这两天的实地调研活动,师生们用眼睛来看到真实的乡村,用内心来聆听美丽的乡村,用创意来赋能智慧的乡村。进一步加强红色文创设计的叙事能力,深入挖掘革命历史或红色物品背后的故事结构,产出一批高质量的设计作品,服务地方需求,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师生们与中洲镇领导在纪念馆前广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