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学院在黄庆苗黄陈月莉伉俪楼群教学楼7楼公共空间举行2023版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交流会。会议由教学副院长周艳老师主持,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周至禹教授、特聘院长徐仲偶、徐一萍书记、执行院长陆海、刘秉印副书记、各系部正副主任、骨干教师及学院教务办20余人参与了此次研讨会。

首先,各系部正副主任立足本专业基础教学与专业特色,分别介绍了2023版培养方式修订的推进情况。
美术系主任马善程老师总体介绍了美术系此次模块方向调整及未来美术系“三位一体”的教育共同体专业特色,此次培养方案的修订兼顾了美术系专业特色与师范认证的评估要求。接下来系副主任刘利波老师从模块方向调整、修订思路及过程和待解决问题三个方面具体介绍了美术系的培养方案推进现状。狄智奋老师补充道,美术系会对课程模块做更深入的融合,加强结构性思维,完善好毕业矩阵图。



建筑系主任安婳娟老师介绍了建筑系此次培养方案修订的情况,为满足专业的评估需求,建筑系在一年多前就聘请了校外专家,利用兄弟院校与社会资源等个渠道学习经验。目前,基于学生个人与行业发展等需求,也增添和优化了部分课程。随着后续环境系部分师资的融入,在专业模块的整合上,建筑系也将进行更深入的论证。

工业设计系主任宫勇老师从基本原则、“四个面向”、课程总体设计、实施方案等方面介绍了工业设计系的情况,既有顶层设计理念,也有具体落实方案,通过“课程群+工作室”的模式最大化程度提高课程质量,展现专业特色。

视传与数媒设计系主任王泽闻老师与副系主任王若老师从视传系的培养方案入手,对专业特色及未来发展方向作了介绍,指出要坚持视传与数媒两个专业方向融合发展,立足地方服务,用好传播优势,更好提升专业竞争力,扩大地方影响力。


徐仲偶院长对各系部目前的推进状况表示肯定,希望大家能够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在未来多分享经验、互相学习。既要夯实基础教学,又要发挥专业特色,建立整体思维,明确各系部目标,形成发展链条与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推动教学成果发展。最后,徐院长提出教师的生命线是教书育人的人格,寄语各位老师要谨记此点。

12月3日下午,基础部主任杨丽丽老师介绍了基础部的教学经验,提出了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的“蝶变”思考,从体系架构、协同赋能、培养方案等方面展开。最后,以省一流课程《造型基础》为具体案例,展示了课程改革与实践成效。徐院长对基础部近几年的教学成效表示肯定,并指出各系部要学习基础部的优秀经验,做好二、三、四年级的课程整合与教学团队的构建。

接下来周至禹教授对各系部做了重点指导,结合自己在央美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对学院《2023版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建议》。周教授从培养方案的修订基础和方法、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专业特色的形成及教学问题与建议等方面都做了详尽的阐释,使在场的老师们都受益匪浅。

陆海院长在听取了大家的分享后,提出了自己的三点看法。首先是要做好课程群衔接,按年级形成递进关系;其次是需要进行新的教学方式的摸索,比如工作室模式与校外资源的引进;三是要努力实现各专业融合交叉发展。

最后,徐一萍书记作了总结性发言。她提出教学是学院重中之重,要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同时,要重视促进交流与融合问题,努力推进公共空间、实验室各专业共享,并在不断发展中明确潘院今后的专业特色。

此次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交流会顺利结束,各系部均积极表态,将在此次研讨会的基础上对2023版培养方案的修订展开更深入的论证、沟通与交流,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以更好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